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9年4月25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银保监会副主席祝树民、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和信用建设司司长陈洪宛、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介绍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刘行长谈到,总的来看,下一步,一个重点是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不搞“大水漫灌”,营造有利于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货币金融环境。 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市场利率平稳运行,扩大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规模,抓紧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要将释放的增量资金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推广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确保2019年民营企业发债融资规模、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规模均超过2018年水平。另外,要推动银行健全“敢贷、愿贷、能贷”的考核激励机制,支持单独制定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计划,督促大型银行在2018年工作基础上巩固和扩大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下降成果。其他方面,还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并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降低企业融资费用。引导银行提高信用贷款比重,降低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清理规范企业抵押登记、资产评估、过桥等附加费用,同时加强监测分析和监督检查,减轻企业负担。
针对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会不会提高杠杆率?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孙国峰司长解释道,将依旧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取向,不是提高整体杠杆率,而是在杠杆方面进行结构优化。在这方面,货币政策已经采取一些措施,推出了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保持总量适度的同时,也运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特别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目前主要推出了几个方面的工具:一是加大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力度,合理增加再贷款、再贴现的额度;二是适时开展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支持小微和民营企业发展;三是运用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支持小微和民营企业发展。
对此,刘行长补充道,当下要同时考虑“总量”和“结构”的问题——总量上保持合理充裕、合理增长,结构上进行调整,引导部分领域的金融资源支持民营小微企业,这样,总的杠杆率并不会提高。长远看,对小微民营企业应该综合考虑、把握好度,既要加大支持力度,又要关注风险,不能“大撒把”,做到可持续,把支持的力度长久延续下去,这样才能发挥更大作用。
(本文根据中国金融新闻网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