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消息称,拟组织开展回购违约匿名拍卖。此次拟处置回购债券分别为17津航空MTN001和17津航空PPN003,预计拍卖券面金额分别为4000万元、5000万元。拍卖日程安排上,7月1日为申报日,7月2日为拍卖日,集中竞价阶段为14点30分至15点00分。这是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回购违约处置实施细则(试行)》之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首次组织开展回购违约匿名拍卖。根据试行细则,所谓回购违约处置,指因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交易中正回购方(简称违约方)触发违约事件且交易双方未能就违约处置协商一致,逆回购方(简称守约方)委托交易中心通过匿名拍卖等市场化机制处置相关回购债券的机制。银行间市场买断式回购正回购方触发违约事件时,回购债券可参照本细则进行违约处置。
分析人士指出,回购违约匿名拍卖为当前市场化处置违约债券的一种新方式,为违约债券持有人和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退出方式和投资路径。此次匿名拍卖可能会吸引更多资金参与,对未来此项业务的常规化运行做出流程和市场性质的一些程序性安排,有比较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逐渐打破刚性兑付,市场参与者对于到期违约债券的转让需求日益迫切,有必要做出相应的机制性安排。自2018年以来,银行间及交易所债券市场就在逐步探索到期违约债券处置机制,未来随着债券违约处置机制的完善,我国也将有机会构建专门的违约债市场,吸引不同风险机构的参与。
在银行间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去年6月推出了针对高收益、低流动性债券的匿名拍卖交易机制,且该业务上线以来,已有两只到期违约债券成功达成交易。在交易所债券市场,证监会5月24日指导沪、深交易所分别联合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了《关于为上市期间特定债券提供转让结算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为交易所债券市场违约债券提供了相应的转让机制。
不仅就到期违约债券提供转让结算服务,多方机构也对回购债券违约处置业务等进行了制度安排。6月17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清算所均发布与债券回购或债券担保违约有关的试行处置细则,以规范银行间市场回购或担保品违约的处置流程,提升处置效率。
探索市场化债券违约处置机制。实际上,违约处置途径的探索与当前债券违约事件的增多有关。自2018年以来,由于多方面因素,企业信用情况有所恶化,债券违约事件频繁发生。据Wind数据的“债券违约大全”栏目,今年以来出现了109只债券违约,金额合计超过690亿元。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其中实质性违约的债券有87只,本息展期的违约债券有22只,技术性违约的债券有3只。从现有的数据来看,民营企业已然成为债券违约的“重灾区”。数据显示,2019年1月1日-6月30日期间,共有101只民营企业债券出现了违约,违约金额超过430亿元,违约债券类型包括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等。
资深金融分析师肖磊表示,对违约债的处理,实际上体现的是整个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问题,中国目前需要在市场化处理违约债方面,做出更为合理和有效的方式安排,形成长效机制,让市场不同风险偏好的资金能够有参与更多不同风险收益的债券市场,这需要更加透明和集中的市场,形成流动性优势。未来考虑到常态化问题,对债券违约的处置会形成一个比较有预期的“垃圾债”市场。
“未来违约债券的处置趋势还是会继续市场化、透明化的发展方向,并在处置路径上进行多方面的不断创新,以满足不同品种违约债券、不同类型投资者的需要。”何南野指出,对于违约债券的处置方式最核心的在于,监管机构一定要弱化非市场化的监管手段,要充分发挥市场化的机制。同时还要引入更多具有投资分析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机构投资者,提高违约债券市场的流动性。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